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馆_无码av开心av_国产精品久久精品102_久久久久久直播免费网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文獻和考古 互相印證探究“巴人故里”

發(fā)布時間:2022-12-21 16:51:00來源: 華西都市報

  渠江,發(fā)源于四川南江縣關壩鄉(xiāng)大壩林場,流經四川省、重慶市,于重慶市合川區(qū)釣魚城街道匯于嘉陵江。在古代,渠江流域的廣袤大地上活躍著一個古老的族群——巴人,他們在崇山峻嶺中披荊斬棘,開疆拓土,繁衍生息,留下大量神秘瑰麗的傳說。但長久以來,人們對北起漢水、西達川東的巴文化知之甚少。

  2022年12月20日下午3點,負責川東北地區(qū)考古發(fā)掘的領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陳衛(wèi)東,在達州渠縣登上名人大講堂,帶來名為“尋城記——城壩遺址的考古發(fā)現與研究”的文化演講。本場名人大講堂由實施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四川日報報業(yè)集團(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中共達州市委宣傳部承辦,中共渠縣縣委、渠縣人民政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協辦。

  本場演講由朱乾琦擔任主持。演講通過封面新聞APP進行了網絡同步直播。在封面新聞客戶端觀看量達到112.5萬,在封面新聞微博、封面新聞視頻微博、手機百度、封面新聞視頻號、鳳凰新聞等平臺的觀看量共計35.4萬。據數據統(tǒng)計,封面新聞全平臺的觀看量總共為147.9萬。此外,川觀新聞客戶端、川觀新聞視頻號進行了同步直播,觀看量為13.83萬。四川發(fā)布客戶端、四川觀察客戶端也進行了直播。據統(tǒng)計,此次直播的全網總觀看量達到163.66萬。

  文獻尋蹤

  “巴人故里”地域寬闊

  在“巴人故里”考古,對“巴”文化的考察是繞不開的核心議題。陳衛(wèi)東還引述了《山海經》等古文獻中的相關記載進行探索。在《山海經·海內經》里關于“巴國”“巴人”有這樣的記載:“西南有巴國。大暤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為巴人。”在《華陽國志·巴志》中有“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養(yǎng)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養(yǎng)母”的句子。

  此外,在《左傳》《后漢書》等歷史文獻中也有相關記載,一起勾勒出巴國的活動范圍———早期主要活動在漢水流域,戰(zhàn)國以來退守川東和重慶。陳衛(wèi)東提到,巴文化也分為狹義和廣義。狹義的巴文化是指夏商至西漢中期,活動于鄂西、重慶、川東地區(qū)的人群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文化;廣義的巴文化則是指有人類以來至現在,活動于鄂西、重慶、川東地區(qū)等區(qū)域的人群所創(chuàng)造不同時期的物質文化?!度A陽國志·巴志》記載,巴國鼎盛時期,“其地東至魚復,西至僰道,北接漢中,南極黔、涪”,四川達州居于泛巴區(qū)域的中心腹地。

  至秦漢時期,巴人才被稱為賨(cóng)人、板楯蠻。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載:“秦并天下,以為黔中郡,薄賦其人,口歲出錢四十,巴(地)人謂賦為賨,遂因名焉”。盤瓠之后裔的武溪蠻雖納賨賦,卻不稱賨人”(汪玉祥《賨人與賨國》)。古書中記載,該民族勇猛彪悍,且善歌舞。早在春秋戰(zhàn)國之前,他們便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國都就建在今達州市渠縣(秦時稱宕渠縣)的土溪城壩?!度A陽國志》記載:“宕渠蓋為故賨國,今有寅城、盧城?!北蔽横B道元《水經注》載:宕渠縣“古賨國也,今有賨城??h有渝水,夾水上下,皆賨民所居”。

  考古尋跡

  城壩遺址集中了萬年文化史

  城壩遺址位于達州市渠縣土溪鎮(zhèn)城壩村,又名宕渠城遺址,是賨人文化遺址,總面積約1820畝,距縣城26公里。2005年3月至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進行發(fā)掘,發(fā)現有木槨墓、土坑豎穴墓、灰溝、井、灰坑等遺跡;出土有銅器、漆器、鐵器、陶器等。通過5年不間斷系統(tǒng)性地考古發(fā)掘,基本厘清了城壩遺址功能分區(qū),初步構建了遺址自戰(zhàn)國晚期至魏晉時期年代序列,是西南地區(qū)發(fā)現的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晉縣城遺址之一。2008年,發(fā)現宕渠瓦當和全國唯一的津關遺址,所有這些都為研究渠江流域及古代賨人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2018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們在這里發(fā)現了幾百枚漢代的簡牘。講座中,陳衛(wèi)東分別講述了漢晉宕渠城的早期城門、晚期城門、晚期排水渠、晚期紅燒土路面等,以及早期津關的石研磨器和竹木簡牘出土情況,以及城壩遺址出土的漢簡的種類、作用、書寫方式等。這些竹木簡牘的內容包括官方文書、戶籍、楬(簽牌)、書信、習字課本、習字等多種。

  此外,陳衛(wèi)東還從冶鐵遺存和冶銅遺存兩個方面,介紹了漢晉冶煉的情況,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講解了漢代生鐵冶煉爐技術?!澳壳翱脊艑<乙呀浥辶顺菈芜z址的功能分區(qū),確認渠縣城壩遺址是目前西南地區(qū)保存最好、功能最齊全的城址。城壩遺址集中了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國早期城市的研究典范。”陳衛(wèi)東說。

  巴人之謎

  族群從何而來走向何方?

  由于歷史文獻記載缺失,巴文化尚有許多未解之謎,如巴人有哪些族群,他們從何而來,巴蜀圖語有何含義,巴人最后走向何方等,學界仍未有一致結論。

  20世紀50年代,中國考古學者在四川廣元昭化寶輪院和重慶巴縣(現九龍坡區(qū))冬筍壩兩地分別發(fā)現了數十座獨木舟形制葬具的土坑墓。著名考古學家、中國西南考古學奠基人馮漢驥將其命名為“船棺葬”,在學術上第一次將墓地與戰(zhàn)國時期的巴人聯系起來,并根據墓葬形制以及隨葬器物的特點,將這兩個墓地所代表的文化命名為“巴文化”。

  1972年和1982年,涪陵小田溪墓地先后發(fā)現了7座墓葬,尤其是1、2號墓葬,規(guī)模巨大,隨葬品數量眾多。這也是首次在巴國的核心范圍內發(fā)現大型墓葬。1984年,湖北省博物館對宜昌路家河遺址的考古發(fā)掘,首次揭示出早期巴文化的物質形態(tài)。

  1998年至1999年,西北大學考古隊對陜西漢中城固寶山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以商周時期的遺存最為豐富,遺跡主要是各種燒烤坑,出土器物主要為圜底罐、釜、豆、小平底器等,這一遺存與宜昌路家河遺址非常接近,可能與早期巴文化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在與城壩遺址隔江相望的不足10公里的古驛道旁,分布著馮煥闕、沈府君闕、蒲家灣無銘闕等6處7尊漢闕。2001年,國務院將渠縣6處漢闕以“渠縣漢闕”名目合并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壩遺址與漢闕群共同構筑了今天發(fā)幽懷古的秦漢時空走廊。在本場名人大講堂講座中,陳衛(wèi)東也特別展示了用AR(信息增強)掃描后的渠縣漢闕紋飾圖片,讓觀眾領略了幾千年的文脈風采。他透露,明年關于渠縣漢闕的更完整的學術報告將會出版,屆時大家可以從中了解得更為細致。

  達州是人文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元稹曾在達州(古稱通州)為官,不僅留下了“平生欲得山中住,天與通州繞郡山”等詩句,當地至今仍用“元九登高”的習俗來懷念他。當代著名畫家羅中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創(chuàng)作的油畫《父親》,感動無數人,其藝術靈感正是他來自曾在達州鄉(xiāng)下生活的真實經歷,其創(chuàng)作原型也是大巴山樸素的農民兄弟。陳衛(wèi)東說,他在渠縣生活快10年了,“我深深熱愛著這片土地。尤其是城壩遺址,非常美麗,厚重,我為能在此生活、工作,感到很幸福。”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