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馆_无码av开心av_国产精品久久精品102_久久久久久直播免费网

中國西藏網(wǎng) > 即時新聞 > 教育

助力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建“一帶一路” 看西南政法大學的新時代擔當

向虹諭 發(fā)布時間:2019-05-15 15:19:00來源: 華龍網(wǎng)-新重慶客戶端

  華龍網(wǎng)-新重慶客戶端5月15日13時18分訊(向虹諭)日前,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落幕?!耙粠б宦贰睆摹按髮懸狻钡健肮すP畫”、從理念到實踐、從政府主導到各主體參與邁進,成就舉世矚目。

  作為邁步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特色鮮明、優(yōu)勢突出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為更好地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服務我國公民在東盟國家的利益保障,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積極推動與東盟國家法學界的民間法律外交活動。

  《中國-東盟法律評論(緬甸法專輯)》首發(fā)儀式 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華龍網(wǎng)發(fā)

  西政師生出訪泰國法政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華龍網(wǎng)發(fā)

  打造法律研究和咨詢平臺

  助力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建“一帶一路”

  在首屆中國—東盟法學院院長論壇舉辦前夕,西正街C座20樓迎來了泰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吳威德總領事,以及泰國清邁大學法學院彭猜院長,見證了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與泰國清邁大學法學院共建“中泰法律咨詢中心”。

  實際上,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經(jīng)過多年探索發(fā)現(xiàn),不管是海外利益保護還是跨國經(jīng)濟糾紛,因為法律的地域性比較強,僅依靠一國的機構去解決問題會遇到許多程序障礙。兩國共建平臺,通過該平臺去協(xié)調雙邊資源,不管是科學研究還是服務社會都具有現(xiàn)實必要性。

  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法律法學合作非常重要。除“中泰法律咨詢中心”外,西南政法大學與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越南胡志明經(jīng)濟法律大學,印度尼西亞印尼塔努瑪那格拉大學已經(jīng)在商談共建法律咨詢中心,切實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建“一帶一路”打造法律研究和咨詢的平臺。

  2015年9月,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正式啟動“東盟法律查明服務中心”建設計劃,與東盟法律法學組織和數(shù)據(jù)庫公司合作,計劃于2020年建成權威性的“東盟及其國家法律數(shù)據(jù)庫”,為世界各界研究和適用東盟及其國家法律提供支撐,有力保障中國海外利益和“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當選首批“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基地 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華龍網(wǎng)發(fā)

  聚焦海外權益保障研究

  服務國家戰(zhàn)略需求

  據(jù)了解,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積極圍繞“一帶一路”相關法律問題開展研究,中心多位成員承擔各級各類研究項目,并依托項目產(chǎn)出了一批研究成果。

  據(jù)悉,中國—東盟法律中心每年通過課題研究,出版多部涉東盟國家法律書籍,彌補了我國目前在東盟國家法治研究的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近七年來,該中心承擔了東南亞約190名在職法律官員培訓任務,并承辦多次區(qū)域性國際學術論壇,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專家學者以及實務界法律官員提供了持續(xù)的交流平臺。

  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聘請?zhí)﹪敛槔涎排凉鳛槊u顧問 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華龍網(wǎng)發(fā)

  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與泰國司法學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西南政法大學供圖 華龍網(wǎng)發(fā)

  多國高校聯(lián)合培養(yǎng)

  提供“一帶一路”人才支持

  西南政法大學目前與印尼、越南、泰國6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培養(yǎng)人才關系,簽署合作協(xié)議,開展國際合作,并共建“一帶一路”法律人才“雙法雙語”項目。

  目前西南政法大學已經(jīng)開設三個實驗班,分別為雙語雙法實驗班泰語方向、雙語雙法實驗班越南語方向、雙語雙法實驗班柬埔寨語方向,并計劃于2019年9月份開設雙語雙法實驗班緬甸語方向。

  同時,學校還選派學生參加“西政中國法律文化項目”,學習中國法律及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將立足于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繼續(xù)推進與東盟國家的高校和機構進行合作交流,開展多樣化辦學,搭臺促交流,強化研討對話;共建法律研究與咨詢中心,助力中國公民海外利益保護;組團“走出去”,宣講中國理念,培養(yǎng)“一帶一路”高端法治人才。

  未來,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將不斷加強能力建設,全力服務國家“一帶一路”需求,以期“一帶一路”結出碩果累累。

(責編: 胡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