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馆_无码av开心av_国产精品久久精品102_久久久久久直播免费网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地方

金華對標打造全域海綿城市

發(fā)布時間:2022-01-25 14:34:00來源: 金華日報

  雨天不再濕鞋、夏天不再燙腳、暴雨不再“看?!?,整個城市就像海綿一樣富有“水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當久晴或干旱時又能把蓄存的水“釋放”加以再利用。這樣的治水效果,和諧而美妙!

  “金華是國內較早接受海綿城市建設理論的城市之一,以水治水的生態(tài)理念和技術早已得到應用和推廣。”金華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燕尾洲公園、梅花公園、湖海塘公園等景觀工程,都是金華對海綿城市前瞻性探索和成功實踐。

  近年來,金華市區(qū)已在127個城建項目中融入自然滲透、自然積存、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2022年元旦新開放的赤山公園,入選浙江海綿城市建設典型案例。截至2021年底,金華市區(qū)35%的建成區(qū)已達到水生態(tài)、水環(huán)境、水資源、水安全等海綿城市各項指標要求,超額完成浙江省政府下達任務。

  “十四五”期間,全國將分三批支持各地開展全域海綿城市建設示范。金華對標對表,在2023年之前還計劃實施海綿項目78個,總投資69.5億元,力爭55%以上的建成區(qū)達到海綿城市標準。到2030年進一步達到80%以上,打造人水和諧的全域海綿城市浙中樣板。

  消納雨水更自如

  不少細心市民發(fā)現,在金華市區(qū)“三江六岸”近年新建的沿江公園里,步行道也講究起變裝美顏,有綠色的、藍色的、也有紅褐色的。不僅美觀別致,小雨天還不會濕鞋。

  一些經過改造的老舊小區(qū)里,屋頂下來的雨水管被接到了花壇里,花壇里多了一個個向上凸起的雨水箅子。下雨天,雨水在花壇里蓄積到一定深度,再通過雨水箅子流走。一般的小到中雨時,雨水不會輕易流淌到路面上來。

  事實上,這些城市建設中的細節(jié),正是海綿城市理念的充分體現。通過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城市開發(fā)建設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達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熱島有緩解、水質有改善”的城市發(fā)展目標。

  在國外,海綿城市也被稱作“水彈性城市”,充分發(fā)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tài)系統(tǒng)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

  據金華城建專家介紹,海綿城市主要以城市建筑、小區(qū)、道路、綠地與廣場等建設為載體。比如,讓城市屋頂“綠”起來,“綠色”屋頂在滯留雨水的同時還起到節(jié)能減排、緩解熱島效應的功效。道路、廣場可以采用透水鋪裝,特別是城市中的綠地應充分“沉下去”。

  小微濕地、下沉式綠地、植草溝、透水磚、沙礫鋪裝等,一個個看似不起眼的海綿小系統(tǒng),匯聚起來就能發(fā)揮大作用。在城市公園、公共建筑、居民小區(qū)里,雨水自然滲透,集蓄在雨池中,強降水時有效阻滯了雨水向路面滿溢、向河流奔涌。

  治水護城更惠民

  2015年,浙江吹響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集結號。金華隨后出臺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建設管理暫行辦法,以及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確保在項目立項、規(guī)劃設計、施工建設、竣工驗收和運維管理等環(huán)節(jié),高質量高標準建好海綿城市。

  “在多年實踐中,金華市區(qū)探索出了‘5+5+X’的建設模式,有效地推動了海綿城市大系統(tǒng)的形成。”金華市市政設計院專家介紹,第一個5是指選擇金華多湖、湖海塘、尖峰山、二七區(qū)塊和江北老城區(qū),全力打造五大示范區(qū);第二個5是構建管理、規(guī)劃、標準、建設和長效五大體系;X是指全域化、系統(tǒng)性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截至2021年底,金華市區(qū)結合建筑與小區(qū)、道路與廣場、公園與綠地、河湖水系等各種建設類型,完成投資117.9億元,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金華湖海塘公園、梅園、武義江治理,回溪黑臭水體治理,曙光花園污水零直排改造等一批海綿城市精品項目脫穎而出。

  據統(tǒng)計和監(jiān)測,金華市區(qū)海綿專項規(guī)劃中的13個分區(qū),合計約39平方公里建設用地,已達到水生態(tài)、水環(huán)境、水資源、水安全的各項指標要求。金華市婺城區(qū)、金東區(qū)、金華開發(fā)區(qū)先后被評為“浙江省海綿城市建設優(yōu)秀縣(市、區(qū))”。隨著海綿城市全域化的推進,城郊溫差有效減小,熱島效應逐步改善,市民獲得感穩(wěn)步提升。

  “‘十四五’期間,金華對標打造高品質的海綿示范城市,在公園綠廊、防洪排澇、老舊小區(qū)改造等建設中,將海綿治水理念轉化的惠民成果和福祉。”金華市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隨著全域化、系統(tǒng)性推進,一個以綠色廊道、海綿公園、海綿道路、海綿建筑與地塊為主,會呼吸、有彈性的綠色海綿體系,正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三江六岸。

  緩解洪澇更生態(tài)

  海綿城市的理念,有別于傳統(tǒng)工程人治水的慣性思維,強調以水治水,提倡將雨水就地蓄留、就地資源化利用,提高城市“吸水、蓄水、凈水和釋水”功能,實現雨水由“快速排除”“末端集中”“收納治污”向“慢排緩釋”“源頭分散”“自然凈化”轉變。

  有專家指出,這正是緩解城市“逢雨易澇、久晴易旱”的有效途徑。對水的治理,在金華有著深厚歷史底蘊。東漢時期,智慧的金華先人便摸索出“以潭筑堰”的科學方式,在落差168米的白沙溪上修筑起以引水灌溉為主,兼具防洪、蓄水、水力加工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超級堰壩群——“三十六堰”。2020年,“三十六堰”成功入選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早在全國海綿城市建設啟動前,金華就于2010年在三江交匯之地啟動“城市與洪水為友”主題的實驗性工程——燕尾洲公園的建設。通過建立適應性防洪堤、適應性植被實現景觀的生態(tài)彈性,燕尾洲公園獲得2015年世界建筑節(jié)年度最佳景觀獎,至今仍引領金華海綿城市建設。

  剛剛入選浙江海綿城市建設典型案例的赤山公園,是金華市區(qū)海綿城市建設又一典范。赤山公園對標“城市森林旅游亮點、都市生態(tài)游憩中心”,注重自然坡地的保護和修復,強調就地取材,通過景觀綠地、植物群落、山塘溪流,以及可滲透路面、生態(tài)停車場等“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讓這片近50公頃的城市綠肺更生態(tài)、更自然。

  近年來,金華大力開展“五水共治”,市區(qū)對城市主次道路及地下管網進行全面改造,排水能力大大增強。城市干道遇短時強降雨,積水及時排除,交通不中斷,重點路段不積水?!拔逅仓巍迸c海綿城市建設在理念上高度契合,也為海綿城市的全面推進夯實了基礎。

(責編: 李文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