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棲霞區(qū):龍?zhí)督值赖绝喒采叱鲂隆暗尽甭?/h2>
發(fā)布時間:2022-08-04 10:30:00來源: 南京日報
“喳、喳喳喳……”隨著朱法祥聲聲召喚,稻苗下的麻鴨紛紛“默契”地探出腦袋,從四面八方趕來,撲閃著翅膀、搖搖晃晃地游上了岸,它們快活地擠作一團,嘴里還“嘎嘎嘎”地歡叫著,看似笨拙又可愛。
朱法祥是棲霞區(qū)龍?zhí)督值滥现写宓姆N糧大戶,8月2日下午5點40分,他如往常一樣,“定時定點”站在稻田邊,一手拎著一只白色塑料桶,另一只手從桶里抓滿一把小麥,吆喝著讓麻鴨們速來“干飯”。
“這批鴨子已經養(yǎng)了快一個月,熟悉到不用吹哨,我喊幾聲它們就來了?!弊鳛橐幻奥轼嗭曫B(yǎng)員”,朱法祥已經有了3年經驗。3年前,南中村充分挖掘稻田種養(yǎng)潛力,通過“稻鴨共生”生態(tài)種養(yǎng)模式,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雙豐收。
500畝的稻鴨混養(yǎng)基地里,滿坪青青禾稻生機盎然,稻田間的條條水溝中,2000只麻鴨在自由“嬉戲”……“我們在秧苗插到大田20天后,開始投放三周齡左右的雛鴨。這種生態(tài)種養(yǎng)模式既能減少化肥農藥的公害,還能實現鴨促稻長、稻促鴨肥的良性生態(tài)循環(huán)?!蹦现写妩h委書記俞華介紹,基地充分利用稻田水環(huán)境,放養(yǎng)麻鴨與水稻同生共長。放養(yǎng)的麻鴨充分發(fā)揮了“殺蟲禽”“除草禽”的作用,以生態(tài)方式除草、捉蟲、施肥,減輕水體和土壤污染的同時,也提高了水稻有機化程度,使得大米的品質得到大幅提升。
“鴨子屬于雜食性動物,生性活潑好動,我每天早晚各喂養(yǎng)一次小麥,其他時間它們還會吃掉稻田里的雜草和害蟲,這樣就不必使用除草劑和農藥了。”朱法祥站在稻田邊、鴨群旁,算起了“生態(tài)賬”:秧苗播種約20天后,他將15元一只的鴨苗放養(yǎng)到稻田里;養(yǎng)足3個月后,肉質結實、營養(yǎng)豐富的稻田麻鴨便能以100元一只的價格走向市場;養(yǎng)殖過程中,麻鴨為水稻除蟲除草,沒有了化肥、農藥,不僅改善土壤和水質,每畝還能節(jié)約500元的成本;在田間活動的麻鴨又能有效刺激稻秧生長,畝產量提高至1200斤,每斤按1.8元價格計算,生態(tài)種植會比過去常規(guī)種植每畝年增收1600元以上。
稻鴨共生,走出“一田多收”的新“稻”路。作為土生土長的南中村村民,58歲的朱法祥管理著基地內100多畝田地,從早些年的“種糧糊口”轉變?yōu)槿缃竦摹胺N糧致富”:“我現在一年收入也有十幾萬元了,比以前提高了4萬多元,誰還能說種糧不掙錢?”
湛藍的天空,晚霞鋪染。片片金黃包裹著滿目綠浪,陣陣“嘎嘎”聲和嬉鬧的拍水聲熱鬧了黃昏臨近的稻田,一幅“稻在水中長,鴨繞稻邊游”自然生態(tài)和諧共生的畫面映入眼簾。望著長勢喜人的稻苗以及稻田邊佇立著的稻草人和溫馨鴨舍,朱法祥嘴角掛著止不住的笑意,“你看,這稻行間無雜草,池水清澈,一定又是豐收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