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馆_无码av开心av_国产精品久久精品102_久久久久久直播免费网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線下決賽舉辦 “以賽促教”鍛造良匠之師

發(fā)布時間:2023-12-05 10:2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晉浩天 光明日報通訊員 聶一丹

  時隔三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線下決賽再度開啟。日前,來自全國各地的278支優(yōu)秀教學團隊在江西同場比拼,展示課堂教學風采和綜合素質實力。一個針對職業(yè)院校教師的國家級比賽,對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發(fā)揮了什么作用,又對提高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有何促進?

  提高參賽限制條件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執(zhí)委會副主任、教育部職業(yè)教育發(fā)展中心副主任曾天山告訴記者,14年來,這項備受關注的賽事,已成為全國職業(yè)院校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學能力、運用數字技術資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平臺。

  據介紹,今年舉辦校級比賽的職業(yè)院校共有5714所,覆蓋全國職業(yè)院校67.8%;參賽隊總數為60033,參賽教師共206318人。其中,中職學校4325所,占全部中職院校的63%,參賽隊總數為35073,參賽教師115462人;高職院校1389所(含高職本科),占全部高職院校的89.2%,參賽隊總數為24960,參賽教師90856人。2023年的省級教師教學能力比賽參賽隊總數為18068,參賽教師68345人。其中中職參賽隊8445支,參賽教師31809人;高職專科參賽隊9332支,參賽教師35433人;高職本科參賽隊291支,參賽教師1103人。

  曾天山透露,今年的參賽人員有兩個“最多”——31至35歲的教師最多,教齡6至10年的教師最多。教學一線教師仍為主力軍,具備高級專業(yè)技術職務的有326人,取得高級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的有1475人。

  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評判組組長姜麗萍提到,今年的比賽方案提高了參賽限制條件,首次要求“近2年已參加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的教師不能報名參賽,學校不能以參賽過的公共基礎課、同一專業(yè)大類的專業(yè)課程參加本年度比賽”,從而保障更多院校、更多專業(yè)、更多教師參與。此外,今年的比賽方案還首次要求,所有參賽教師使用鏡頭固定的三機位,全程連續(xù)錄制全體學生參加的課堂教學視頻,以呈現教師真實的課堂教學情況。

  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成賽事亮點

  在執(zhí)賽過程中,姜麗萍發(fā)現了很多亮點——在教學設計方面,參賽團隊“能夠針對不同生源分類施教,合理運用平臺、技術、方法和資源等組織課堂教學”。“比如,浙江代表隊中職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yè)的參賽內容《國韻茶服創(chuàng)意設計制作》,教學團隊針對學生畫圖速度偏慢、結構制板數據不夠準確等問題,借助軟件繪制效果圖,與企業(yè)合作開發(fā)‘慧眼識圖’AI評價軟件,幫助學生糾錯?!?/p>

  “教學實施也有創(chuàng)新之處?!苯惼几嬖V記者,參賽團隊通過對接企業(yè)真實生產場景,校企共建產教融合實踐中心,推動學生在真實職業(yè)環(huán)境中學習與應用知識、技術和技能。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氨热纾鞔黻牭膮①悆热荨督涣魈馗邏赫綠IS試驗與智能診斷》,借助游戲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明晰測試流程。北京代表隊參賽內容《數字地形圖數據采集與處理》,以校園數字測圖工作流程為載體開展任務教學,解決了實訓場地短缺的難題。”

  有亮點,但同樣也有不足?!氨热纾新毶龑W傾向與專業(yè)課教學之間存在一定矛盾,導致個別專業(yè)組別的參賽率有所降低;校企合作在教學層面落地不夠,導致企業(yè)兼職教師參與教學團隊的很少;個別教學團隊還存在‘為賽而賽’的傾向,多次停課排練。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痹焐秸f。

  技能大賽能帶來什么

  “辦賽的目的在于實現‘以賽促教’,引領示范,以教育家精神鍛造良匠之師,從大賽中發(fā)現苗子,跟蹤研究,精準服務,協同培養(yǎng),助力成才?!痹焐浇ㄗh,參賽院校要加強團隊建設,以建設校級、省級、國家級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團隊為抓手,加強校際協同和校企深度合作,分專業(yè)領域打造老中青相結合、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主的教師發(fā)展共同體。

  “未來,還要鼓勵教師利用國家職業(yè)教育智慧教育平臺以及接入的平臺開展實際教學,構建職業(yè)教育數字新生態(tài)?!痹焐奖硎?,應加快學校智慧教室建設和實訓場地數字化改造,合理運用數字資源、學科軟件、現代專業(yè)工具等推動深度學習,依托網絡課程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接產業(yè)數字化轉型升級調整課程設置優(yōu)化教學內容,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強教育教學數字化管理。

  《光明日報》(2023年12月05日 08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