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馆_无码av开心av_国产精品久久精品102_久久久久久直播免费网

中國西藏網 > 即時新聞 > 新聞

數字技術帶給文化發(fā)展新機遇

發(fā)布時間:2022-07-27 08:36:00來源: 北京日報

  26日,2022北京文化論壇召開文化與科技融合發(fā)展分論壇。與會各界嘉賓暢談文化科技融合,尤其是數字技術對文化創(chuàng)新和共享發(fā)展帶來的新機遇。

  極致創(chuàng)意需要科技賦能

  “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我們采用的是人海戰(zhàn)術,17000多名演員整齊劃一,展現我們5000多年的燦爛文明。幾千人就像一個人在表演,那時我們急于向世界展示我們擁有什么、我們到底是誰。”時隔14年,擔任冬奧會閉幕式導演的北京鋒尚世紀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沙曉嵐深深感覺到,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發(fā)展和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到了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時,我們不用再說自己是誰,我們變得更加自信。我們可以只用3000名演員,就獲得超過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口碑。中國藝術家之所以能如此自信地講述當代文化、當代美學,最重要的就是依靠科技賦能?!鄙硶詬拐f。

  而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四場盛典中服務于藝術家創(chuàng)意的科技企業(yè)中,就有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京東方以超高清LED及物聯網技術助力打造主火炬和部分地屏表演系統,實現了主創(chuàng)團隊“一朵鉆石般閃耀的雪花”和“一塊晶瑩浪漫唯美的冰”的極致創(chuàng)意,為全世界呈現出一場極富科技感、立體感、動態(tài)感、唯美感和體驗感的全新視聽盛宴。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炎順認為,數字化是文化產業(yè)變革基礎,文化供給體系、媒介體系、需求體系全鏈條、全要素數字化是文化產業(yè)變革的前提和基礎。交互化是文化產業(yè)場景特征,大屏小屏、屏內屏外、人與內容的跨屏交互,正在取代傳統的單向內容呈現,成為萬千文化數字化場景的重要特征。沉浸化是文化產業(yè)融合方向,人們正在通過5G+8K、XR、AI、IoT等技術,推動尋求構建實體世界與數字世界的無感切換、無縫銜接的沉浸式物聯網融合體驗。

  文化共享離不開數據共享

  “文化大數據既是一場技術革命,也是一場經濟變革,同時還是一場國家治理的創(chuàng)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提出,文化大數據建設應該秉持數據開放和共享的理念。今年年初國務院發(fā)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中提到,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引擎。在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核心的生產要素。“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的測算,到2025年我國擁有的數據總量占全球27.8%,遠高于美國的17.5%,這就意味著構建全球領先的大數據要素市場的條件已經具備?!逼钍鲈Uf,因此只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創(chuàng)新的勇氣、扎實的工作,就一定能夠實現從數據大國向數據強國的轉變。祁述裕提出,開放數據是為了讓公眾更好地分享數據,最大限度發(fā)揮數據效能。同時還要進一步提高數據使用便利度、降低成本。

  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同時也是一項惠民工程。正在以實際行動參與這項浩繁工程的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介紹,文化大數據建設的基礎和前提是要完成數字化采集。“這可不是簡單的把各類文化內容與服務從線下搬到線上,要想貫通各類文化機構的數據中心,建立起全國統一的公共文化數字管理系統,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實現標準化,在數據采集加工、交易分發(fā)、傳輸存儲及數據治理等環(huán)節(jié)都要研究制定相應的標準?!比f捷說,有了數字化采集的基礎才能形成更便捷的藝術傳播方式。“增強文化自信的前提是了解本國文化,這需要對數字知識內容進行挖掘,通過解構、重構、標注、關聯,系統性地繪制公共文化數字知識圖譜?!比f捷說,這需要多方努力。比如雅昌聯合北京畫院打造的齊白石研究項目,通過體系化的梳理藝術家的生平、大事記、作品交易、展覽、出版等信息,建立了全面專業(yè)的藝術家文獻系統。通過知識圖譜的方式,實現了知識內容的精確檢索、全面摘要以及可視化呈現。

  融合發(fā)展需要復合型人才

  在圓桌對話環(huán)節(jié)中,百度集團副總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甜表示,文化與科技的跨界融合急需復合型人才發(fā)揮橋梁作用?!翱萍脊ぷ髡吆臀幕ぷ髡呤莾煞N不同的思維方式,在思維習慣、語言體系等各個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異,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地相互理解,找到關鍵,一起解決問題。”吳甜認為,這將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我們需要培養(yǎng)跨界的復合型人才,既懂得行業(yè)的關鍵問題,同時又能理解并引入新技術。與此同時,科技工作者也要加強相關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思維方式的建設,這樣才有利于進行跨界融合?!?/p>

  由北京星光拓誠文化產業(yè)集團提供的影視虛擬制作平臺,在實際運營中就深刻感受到復合型人才能將文化科技相融合的效能發(fā)揮到最大。該集團董事長陳洋介紹,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過程中必定注重精品文藝內容的制作生產,而從前那種需要大量場地、大量搭建的影視錄制形式已經不符合首都發(fā)展定位。虛擬數字場景拍攝將被廣泛應用,而這需要從業(yè)者具備更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對技術與文藝創(chuàng)作規(guī)律更加深入的掌握。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