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藏族村見聞:手工匠人"吃香"
66歲的白馬藏族阿媽班成女在村口的場子里賣沙嘎帽(白馬人傳統(tǒng)服飾中的帽子),一頂200元(人民幣,下同)。她的攤位旁,是23歲的白馬藏族姑娘田超,幫家里人賣自釀的五味子酒,生意都不錯。村里游人如織,她們一老一少,都能用熟練的漢語向外人介紹自己的特產(chǎn)。
白馬藏族,亦稱白馬人,人口約2萬人,聚居在甘肅文縣鐵樓鄉(xiāng)的大山深處,部分生活在四川境內(nèi),被稱為亞洲最古老的部族之一。
班成女的家在鐵樓鄉(xiāng)入貢山村,她是家傳制作沙嘎帽的第五代傳人,手藝遠近聞名?!皬臄傃蛎_始,經(jīng)過曬、搟、扎、壓等工序,還要做邊,純手工?!彼龔男W習這門手藝,過去,只是給親戚朋友幫忙制作幾個。
“現(xiàn)在經(jīng)常打電話下訂單,我在家做好了,人家上門來取?!卑喑膳锌溃簳r代變了,以前年輕人都想跑出大山,也不愛穿民族服飾,現(xiàn)在卻搶著下訂單,恨不得每人準備好幾套本民族衣服,沙嘎帽自然暢銷。
老伴安建華70歲了,在一旁整理貨物、招呼客人?!吧抖甲兞?,以前去縣城,燒一個大饃饃背上,半夜起床出發(fā),一直走到縣城去。晚上再走回來,腳板子腫得厚厚的,現(xiàn)在車能開到院子里?!痹N植二三十畝地的他,現(xiàn)在只種些菜園子。
6月14日至18日,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jié)在當?shù)嘏e行。記者走進白馬山寨時看到,村道兩旁的老屋有的做成了臨街商鋪,賣“池歌晝”(白馬人面具舞)的面具,或賣當?shù)刈葬劽灼さ忍禺a(chǎn)。很多榻板房的二樓,都改成了客棧,以接待游客。村里也有了白馬人自駕游俱樂部,路邊的墻上還有游客留言板,密密麻麻地寫著祝?;蚋惺堋?/p>
村旁的白馬河流水潺潺,幾米開外就是森林。旅游節(jié)期間,村民就在河岸上演繹白馬人生產(chǎn)生活的場景,比如白馬人婚俗、二牛抬杠播種、打土墻、唱山歌、拾柴火等。夜晚,村民和游客一起手拉著手繞著篝火跳“火圈舞”,直到深夜才散去。
“樓上住宿最近一直爆滿,餐飲生意更好,都是當?shù)匾安?、熏肉等土味?!辈莺訅未宕迕裰苊鬏x把自家房子樓上改成客棧,院子里添置了桌椅辦了農(nóng)家樂。妻子炒菜,他招呼客人。來幫忙的親戚穿上白馬服飾,為吃飯的游客唱歌敬酒,十分熱鬧。
“過去在村里從沒見過這么多人,到了夜晚,周圍特別安靜。每年過完春節(jié),年輕人和上學的孩子一走,村里只剩下種地的人,十分冷清?!敝苊鬏x說,鐵樓鄉(xiāng)山大溝深,從這里“走出去”是大家的夢想。如今,很多在外打工的人逐漸回來了,開個客棧一年最多能賺二三十萬元。
據(jù)文縣縣長張立新介紹,近年來,該縣以“發(fā)展旅游產(chǎn)業(yè),促進脫貧減貧”為思路,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民俗風情,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2018年以來,鄉(xiāng)村旅游接待游客逾2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8145萬元,同比分別增加21.8%和23.6%。
-
甘肅文縣白馬藏人傳統(tǒng)舞蹈精彩紛呈
6月14日,甘肅文縣白馬藏人表演的傳統(tǒng)舞蹈精彩紛呈。白馬人居住在高寒山區(qū)河谷地帶,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農(nóng)耕、畜牧、狩獵、采集為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