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幻想布達拉宮所有美好的樣子 或許都在他的畫里
不論到過或是未踏足西藏的人們,對西藏總有一種情結(jié),對屹立在世界之巔的千年布達拉宮更是情有獨鐘。 在拉薩,這個歷史悠久的邏些城(拉薩古代的舊稱)。一位畫家將這一鐘情延續(xù)在了千幅畫作中。
“重慶材料、西藏組裝”
畫家黃家林,出生在西藏林芝,1979年,13歲的他隨父母來到了拉薩。因為父母是重慶人,所以他經(jīng)常詼諧地調(diào)侃自己是“重慶材料、西藏組裝”。從小就混在藏族孩子堆里的他,能操著一口正宗的藏語與人交流。
黃家林畫廊里的布達拉宮主題畫作。中新社記者趙朗 攝
老巷子、古寺廟,都是他兒時與小伙伴們常去的地方,耳濡目染著當?shù)刈顐鹘y(tǒng)的西藏文化氛圍。他說:“這里是我的家鄉(xiāng),所以我的創(chuàng)作總也離不開藏文化?!?聽這位年過五旬的畫家聊起過往,人生卻是“脫軌”般豐富多彩。
黃家林講述布達拉宮山下的雪城故事。中新社記者趙朗攝
十多歲已然是上學的年紀,因為貪玩,黃家林讀到小學三年級用了九年時間。父母經(jīng)??嗫谄判牡貏裾f,無奈被迫妥協(xié),并與他書面協(xié)議不得后悔,以示親友。
黃家林畫作 中新社記者趙朗攝
1982年,黃家林參加了三個月的美術(shù)培訓班。當時這個培訓班由現(xiàn)在的著名旅美畫家裴莊欣參與發(fā)起。 “那時閑著沒事干,就報名了,在培訓班掌握了基礎的繪畫知識?!?這對他來說,無心插柳柳成蔭,為他以后成為職業(yè)畫家做了重要的鋪墊。
“自由、勤奮給了我一切”
上世紀80年代,發(fā)展落后的西藏文藝之氣漸漸復蘇。那時,拉薩聚集了一群如今小有名氣的畫家、攝影師、文人。他說:“雖然未接受過系統(tǒng)的教育,但是在那個年代感受到了純粹藝術(shù)建立起的‘烏托邦’。”
黃家林創(chuàng)作布達拉宮畫作中新社趙朗 攝
結(jié)束了培訓之后,黃家林開始自學,平時也會跟著裴莊欣去寫生,間接意義上成了裴莊欣的書童跟班。
從輟學少年到職業(yè)畫家,這段路走的并不順利。為了謀生,年輕時的他做過木匠、開過出租車,在飯館當廚師,還在學校當過美術(shù)老師。 他感嘆,曾經(jīng)為了自己的文盲而自卑,如今,創(chuàng)作的一幅幅作品為他樹立了信心,“自由、勤奮給了我一切。”
1985年,他曾參與了大昭寺壁畫臨摹,后來,他還跟著于曉冬、曹勇等一批有影響力的畫家到古格王朝遺址臨摹壁畫。 正是這樣的經(jīng)歷,讓他有機會學習鍛煉,也扎實了宗教繪畫基礎,同時對宗教壁畫有了更多的了解。
“世界上最長的藏戲主題鋼筆畫”
后來,偶然的機會,朋友幫他介紹了一份德國基金會保護拉薩古建筑的工作。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繪畫拉薩老建筑的結(jié)構(gòu)圖。 他回憶:“第一天上班,當拿起筆開始畫時,畫不出來,不知道怎么起筆。三年沒上過手,實在有些難堪?!?/p>
在古建筑的繪圖中,黃家林漸漸摸索出鋼筆繪畫法。通過鋼筆打圈的形式,嫻熟地表現(xiàn)出事物的明暗關系。 在他看來,打圈式的繪法跟藏文化是有密切關系的,朝圣者轉(zhuǎn)經(jīng)的八廓街、貼在墻上的牛糞餅都能抽象出他的打圈式繪法。這段參與古建筑繪畫的經(jīng)歷,讓打圈式鋼筆繪畫在黃家林手中自立門戶。
黃家林在繪畫。中新社記者趙朗 攝
在過去,黃家林開過甜茶館,漢族人開甜茶館這在拉薩還是頭一號。
開甜茶館的兩年間,他既是老板又是廚師,還不忘手里的畫筆。“那時候賣幾毛錢一杯的茶,賣幾塊錢一碗的面,都是為了生活,但始終沒有放棄繪畫。”
他說:“當時忙里忙外的,畫油畫也不現(xiàn)實,顏料老是干,時間不受自己控制,所以畫起了鋼筆畫?!?/p>
客人來了,黃家林熱情招待。閑時,就盤坐在茶館一角,勾勾畫畫。一畫畫,狀態(tài)就癡迷起來,經(jīng)常畫完一截挪一截,“最后發(fā)現(xiàn),一幅畫竟然畫了30多米?!?/p>
開甜茶館的兩年間,黃家林不知不覺畫了300多張鋼筆畫。也就是在那段時間,黃家林的繪畫功底日漸扎實,這也成就了后來對油畫的駕輕就熟。
鋼筆畫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式,在2018年讓黃家林獲得了一份殊榮。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創(chuàng)作了一幅長達27.42米的藏戲主題畫卷,內(nèi)容涵蓋了藏戲鼻祖唐東杰布人物、藏戲服飾、面具、舞蹈動作、首飾等描繪。
這幅畫卷經(jīng)世界紀錄認證(WRCA)審核,被認證為“世界上最長的藏戲主題鋼筆畫”。
以同樣的畫法,黃家林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布達拉宮畫作。
黃家林獲得世界紀錄認證(WRCA)證書。中新社記者趙朗攝
世界上最長的藏戲主題鋼筆畫 中新社記者趙朗 攝
“最自由的創(chuàng)作時光”
在所有的經(jīng)歷中,守山人這個角色為他以后創(chuàng)作布達拉宮畫作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1999年,黃家林以園林工人的身份在藥王山工作。這座山緊連著布達拉宮的紅山,隔開了拉薩城區(qū)的東西兩側(cè),當時還沒有現(xiàn)代化的公路。
在這里,黃家林守了三年。
他回憶,勞動吃住都在山上,簡陋的老房子,推開窗子就能看到布達拉宮。星河日月、晴雨云霞,布達拉宮每個時辰的樣子不自覺地刻進了他的記憶。
守山人的時光里,黃家林拿起了畫筆,早晚閑來無事畫上幾筆。上世紀90年代,西藏依舊物資匱乏,他經(jīng)常拿包裝布刷膠作畫布。盡管條件艱苦,但卻給了他最自由的創(chuàng)作時光。
布達拉宮360°,每一度都呈現(xiàn)于他的畫作,色彩暈染間,或明或暗或絢麗,成就了一幅幅驚艷畫作。黃家林說:“我的畫作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總被認為我成就了不一樣的布達拉宮,其實是它給了我無限信心、榮耀以及創(chuàng)作的動力?!?/p>
黃家林未受過學院派系統(tǒng)教育,但是仍保持著獨立思想,通過感知自然,感受內(nèi)心去創(chuàng)作,這對一個畫家來說難能可貴。
在采訪結(jié)束時,他表示,自己不太會取巧人生,有些笨拙,與很多畫家相比,彎路走得多,但慶幸的是殊途同歸。
文中大部分布達拉宮畫作由黃家林先生供圖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布宮彩筆 藏派丹青
2019年8月10日,葉星生西藏藝術(shù)作品暨藏品展》在北京798藝術(shù)中心百雅軒畫廊開幕。[詳細] -
布宮珍寶館藏博會分會場籌備順利
11日下午,自治區(qū)副主席甲熱·洛桑丹增在自治區(qū)文物局等部門主要領導的陪同下,來到布達拉宮珍寶館現(xiàn)場,對珍寶館藏博會分會場籌備情況進行了實地檢查。檢查組在聽取了文物局和珍寶館等相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后,充分肯定了籌備工作...[詳細] -
布宮在藏歷新年期間將增開部分參觀點
在藏歷新年期間,布達拉宮將增開部分參觀點,每日開放時間也將有所增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