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根:五十余載教涯的數(shù)字“密碼”
任教近50載,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120余篇,堅持做慈善25年,與妻子攜手相伴57個春秋……曾任教于中國海洋大學數(shù)學科學學院的退休教授張炳根一輩子都在和數(shù)字“打交道”。這些成就中的任何一個單拿出來,都會讓旁人驚呼的“數(shù)字”,貫穿著這位耄耋之年的老教授一生。
每一個數(shù)字背后都沉淀著很多故事。出生在上海的張炳根,自念書起便知道生活的艱辛和“讀書是最好的出路”。只是好景不長,高三僅僅過了一個學期,張炳根突然患上了肺結核。在醫(yī)療條件落后的年代,反復的病情使他咳血嚴重。思慮再三,他不得不選擇臨時休學,在家里養(yǎng)了一年多的病。疾病讓本就清寒的家庭雪上加霜,落下的學業(yè)也需要從頭補起。
但張炳根沒有放棄自己的“大學夢”。養(yǎng)病期間的張炳根一邊補習,一邊常與高考后的同學聊起大學的經(jīng)歷,“我有個同學已經(jīng)考到了青島,跟我說了很多那里的自然環(huán)境,講起海水浴場、魯迅公園,讓我非常感興趣”。1953年,痊愈后的張炳根懷著對青島的向往,收到了當時在青島辦學的山東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與數(shù)學的緣分,也正式開始。
作為那個年代難得的大學生,張炳根“那時候日常除了上課就是在圖書館自習,幾乎每天都要學習到深夜。”孜孜求學的他得到了以“治學嚴謹”聞名的教授張學銘的認可,“全班87個同學中,只有我一個人可以到張學銘教授家吃飯?!绷钠饘?,張炳根有些動容。當年,兩個人的話題常常從學術、業(yè)務領域,一直到政治、思想領域。新中國最初的歲月里,學者和青年學子為國家科技振興而立下志向?!爸袊鵀槭裁匆恢笔艿蹏髁x的欺負,就是我們的現(xiàn)代科學太落后了。作為青年學生,我們就應該有志向,要科學報國?!?/p>
在張學銘教授的影響下,張炳根從大一開始一邊積極上黨課,一邊用功學習科學知識,希望擴大中國數(shù)學學科在世界上的影響?!爸袊闹R分子肩上,應該有責任,發(fā)展我們的科學事業(yè)。”1957年,張炳根以全班第一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并留校任教,兼任微分方程教研室秘書。翻開他畢業(yè)證書上的成績表,每一門課結業(yè)成績后都赫然印著“優(yōu)秀”,“雖說從一年級開始,我班上就有十來個女同學,也有女同志過來對我有所表示,但我都是無動于衷的,也不找女同學談朋友?!睆埍送谏砼缘钠拮于w玉芝,“后來在教書的時候遇到了她?!?/p>
1958年,山東大學主體遷往濟南,海洋系、水產(chǎn)系的全部師生及物理系、生物系、數(shù)學系等院系的部分師生留在青島,成立山東海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前身)。張炳根以一腔熱忱繼續(xù)留在青島,在山東海洋學院任教。其間,張炳根結識了他的夫人——1960年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后,分配在中科院物理所、后調入山東海洋學院物理系任教的趙玉芝。
兩人1963年完婚,自那時起便居住在學校附近的教師公寓里。他們每天白天給學生上課,晚上回來一人一頭在一個書桌上備課、研究?!凹幢闶俏覀兒苁煜さ恼n,頭天晚上也要仔細地把它搞得更通俗,更容易接受?!?/p>
1972年,張炳根被分配到海洋系海浪教研室,從事海浪課題研究。兩年內他便發(fā)表海浪方面的研究論文3篇,其中關于海浪波面最大值的成果,由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用實測海浪資料得到驗證,他的公式比英國著名海浪專家朗格·赫金斯提出的公式更符合實際,而他關于非正態(tài)分布的海浪波高的公式,比國際雜志,《淺海海浪》上發(fā)表的類似結果還早一年。
潛心科研的夫妻兩人不愿放棄任何一個提升自我的機會?!敖處煵粌H要會教書,搞科研更不能落下?!敝鲃油渡斫Y合海洋系數(shù)學理論研究的張炳根,沒過幾年就在國內多家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論文,還在1983年獲得到美國公派訪學的機會。那時的他,已經(jīng)49歲了。
沒有系統(tǒng)學過英語的張炳根初到美國時,面臨著語言和生活的多重挑戰(zhàn)?!暗綄W校報到之后,他們給了我一間辦公室,就不管我了。搞不搞科研完全取決于自己?!睆埍鶝]有猶豫,主動去敲美國教授的門,大聲用英文做著自我介紹,“我是來自中國的訪問學者,我想跟你合作研究?!?/p>
美國教授給了張炳根兩篇最新發(fā)表的論文。他就帶著這兩篇論文,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鉆研。僅僅一個月之后,他就解決了一個美國教授正在研究的科研難題。他的努力與勤奮觸動了美國的教授。應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系主任Lak邀請,張炳根為學校研究生授課一個月?!艾F(xiàn)在想想我的膽子也挺大的,英語不行,就敢上臺演講?!睆埍淌谛φ勂疬@段經(jīng)歷,“第一次美國教授也去聽課,最后他說‘還能聽得懂’。所以我就接著講下去了?!?/p>
但是張炳根還是擔心自己的英文水平會影響學生們聽課,于是在每堂課前都認真準備講義,來幫助學生理解。他的美國同事看到了張炳根的講義,非常感興趣,于是建議一同以講課的題目合作一本專著。
1984年,張炳根與美國學者合作撰寫專著《具有偏差變元微分方程的振動理論》(中譯名),該書1987年在美國Marcel Dekker出版公司正式出版發(fā)行。美國雜志《數(shù)學評論》發(fā)表的書評稱該書為“這一領域學者和學生的圣經(jīng)”,德國發(fā)表的書評稱該書為“這一領域的第一本英文專著”。
現(xiàn)在,這本書還常常出現(xiàn)在張炳根的書桌上。由于長期翻閱,書脊早有多處脫線斷裂,復雜的公式與深奧的理論中,張炳根教授的嚴謹、負責以及對學術的真切熱愛可見一斑。
在他引薦下,妻子趙玉芝也憑著對學術研究的滿腔熱情和出色的專業(yè)能力,前往美國做訪問學者,并在47歲那年攻讀博士學位,憑借著學習基礎與多年來在教學研究一線的經(jīng)歷,僅僅兩年,她就獲得了德州大學(阿靈頓)的杰出博士畢業(yè)生稱號。
回國后,張炳根與趙玉芝回到中國海洋大學繼續(xù)教書。張炳根在進行科學研究、參加國內國外學術交流的同時上課、帶學生做課題,為海大數(shù)學系培養(yǎng)了第一個碩士研究生。夫妻培養(yǎng)的許多學生亦成為中國海洋大學的中流砥柱?!拔矣泻芏鄬W生,一直在我們海洋大學工作。當時我主要教量子力學,發(fā)現(xiàn)大家不熟悉專業(yè)方面的英語,我又去教他們專業(yè)英語課?!碧岬竭^往的學生,趙玉芝臉上滿滿的驕傲,中國海洋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寧、離退休工作處處長胡保革,都是她的學生。
“如果老師自己不做好,自己敷衍塞責,你教的學生也是不踏實的,也是不能夠做成什么事情的?!睆埍f。1992年,對科研熱愛、對學生負責的張炳根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并于1996年榮獲香港柏寧頓(中國)教育基金會的“孺子牛金球獎”。
時至今日,夫妻二人仍保留著閱讀文獻與看報的習慣。退休后,張炳根還發(fā)表了10余篇論文和一本英文專著,同時為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內外幾十種數(shù)學刊物審稿。2010年他申報的“時滯偏差分方程和時標上的時滯方程的定性分析”項目,獲青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
除了學術上的悉心教導,張炳根與趙玉芝還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幫助學生。1995年,得知一個數(shù)學系的學生父親因車禍去世、家庭經(jīng)濟困難,兩個人商量著每年拿出1000元,資助其生活費?!斑@個學生畢業(yè)后回到新疆,在警察局工作,還寫信來感謝我們?!边@讓張炳根非常欣慰。
從那之后,夫妻倆一直堅持做慈善,他們向青島市慈善總會、青島市希望工程等多次捐款。不論是地震、洪水、疫情等災害,還是學校、身邊需要幫助的學生、同事或者是陌生人,他們一旦得知都慷慨解囊,具體的捐資數(shù)額早已不可計數(shù)。
“我們沒有想太多,因為我們現(xiàn)在生活挺好的,就希望獻出自己的一點力量?!睆?995年至今,他們堅持做慈善已有25年。他們對青島市政府的希望工程辦公室輕車熟路,“我們每次去,他們都說‘您二位老師來了’,對我們很熟悉了。”
“每次都是放下錢就走?!壁w玉芝說,“他們讓我們帶材料、證明回去。我說我們不要這個,也不是為了什么。希望不要告訴被捐助者是誰捐款,我們不需要被記住?!?/p>
25年前開始,他們每年捐款8000元,給中國海洋大學數(shù)學科學學院的“愛華獎教(學)金”基金,用于獎勵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和青年教師。后來,每年捐款提高到1萬元。 “反正只要我們在,這一年1萬元肯定會一直捐下去?!?/p>
除了做慈善,夫妻二人也用休閑娛樂充實自己的退休生活?!斑@張是元旦晚會的照片,這個是參加合唱團的照片?!痹谛⌒〉臅恐?,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他們近年來參與活動的照片,兩位老人對此如數(shù)家珍。
張炳根、趙玉芝夫妻倡議并組建了中國海洋大學老年舞蹈隊,帶領退休老同志學跳交誼舞健身,至今已經(jīng)十余年。“我們學校退休教職工有1200多人。每年迎新年聯(lián)歡會上,我們兩個人組隊參加交誼舞表演,還要參加合唱團的演唱?!痹趦晌焕先说膸酉拢絹碓蕉嗟睦贤咀叱黾议T,交流分享生活。
經(jīng)歷了新舊中國,跨越兩個世紀的張炳根、趙玉芝夫婦,把他們的一生獻給了深愛的學術事業(yè);他們自愿放棄美國的綠卡,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祖國。如今他們雖已暮年,依然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海邊的夕陽常將這對每天攜手散步的老夫妻的身影拉得很長,從第一海水浴場至第二海水浴場,往返大概需要4公里,而這段路,他們一走就是57年。
2014年11月20日,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收到了來自他們的珍貴饋贈。兩人將伴隨二人學術生涯數(shù)十年的174冊中外文圖書及發(fā)表于國內外著名學術刊物上的100余篇專業(yè)論文悉數(shù)無償捐贈給圖書館收藏。
這些原本單薄的“數(shù)字”,因為他們長此以往的堅持與付出,被賦予了足夠厚重的意義。
捐贈圖書時,張炳根和趙玉芝受邀在“海大文庫”留言簿上留言,拳拳之心、殷殷之情躍然紙上。趙玉芝贈言為:“圖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從中可以得到智慧與力量,愿我們在前人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睆埍嘣跒楹4髮W子贈言時鄭重寫下:“愿海大人一代勝過一代,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畢生的精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近九成大學生支持學校開設戀愛課
據(jù)中國礦業(yè)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戀愛心理學》課程主講人段鑫星介紹,全國多所高校已開設“戀愛心理”相關課程。[詳細] -
2020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孫浩:農(nóng)村教育不單單是“守”出來的
從教20年來,孫浩早已從教學“新手”成長為宿州市最年輕的特級教師、安徽省最美教師、安徽省“優(yōu)秀援疆教師”,近日又入選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薄?a href='./t20201013_6868760.html' target="_blank">[詳細] -
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
今年夏天,一條“收到清華錄取通知書前還在工地打工”的熱搜讓孫川成為公眾關注的對象。而當這些家庭第一代大學生面向未來時,他們希望讓更多的孩子可以像自己一樣,成為家里的“第一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