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至8日,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主題為“古典文明與現(xiàn)代世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教育部、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希臘文化部、希臘雅典科學院共同主辦。來自世界各國古典學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文化名家、青年代表和媒體人士等600余人參會。
與會專家圍繞古典文明相關議題深入研討對話,期待通過此次盛會,充分挖掘古典文明的時代價值,為解決當今人類社會發(fā)展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提供思想引領,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世界文明新發(fā)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古典學研究室負責人、研究員賀方嬰表示,古典學作為一門學科是18世紀末從西方發(fā)展起來的,但每一個擁有古典文明的國家都有古典學。
賀方嬰:中國古典學家主要面向兩個研究方向:一是以古希臘羅馬為核心的西方古典學;一是我國文明傳統(tǒng)中以先秦兩漢思想原典為核心,一直下延至清末民初之前古傳思想典籍的研究。中國和西方古典學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對人類文明根基處的經典進行研究,看重這些偉大、古老的先哲思想以及它們在現(xiàn)代世界的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古典學研究室負責人、研究員賀方嬰在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上發(fā)言
賀方嬰:這是第一次由西方古典學界之外的國家來舉辦面向世界所有研究古典的、關于人類古典學問的大會。它對整個世界古典學的研究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在學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并且首次把古典學的內涵擴大開來,不僅僅是研究古希臘羅馬之學,也包括中國的古傳典籍研究, 也包括像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波斯等人類歷史上古典文明的研究,都將納入到古典學的視野當中來。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鄭文泉認為,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的舉行對人類文明的繁榮和保存意義重大。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鄭文泉參加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
鄭文泉: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很明顯已經把原本只是地方性的、研究各自地區(qū)的古典學提升到了世界范圍,加大了古典學的學術價值,我認為這個意義是非常大的。世界古典學各地區(qū)的學者一起討論,這個舞臺本身就非常重要。它不只是匯集世界各地區(qū)的古典學傳統(tǒng),更重要的是加大了大家對古典時期文明的重視,對于人類文明的繁榮和保存,絕對是一個好事。
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鄭文泉參加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他認為,古典文明能讓人們理解當下的社會形態(tài)、社會文明。
鄭文泉:中華文明沒有中斷過。比如二十四節(jié)氣,在先秦以前就已經形成了節(jié)氣的時間觀念了。古典文明能讓人們理解當下的社會形態(tài)、社會文明。
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現(xiàn)場
談到本屆大會的主題“古典文明與現(xiàn)代世界”,賀方嬰表示,古人的思考能為我們解決當今世界的問題帶來很多借鑒。
賀方嬰:我們回到文明的源頭,重新開啟對古老智慧的理解和嶄新的發(fā)現(xiàn)。我們當今世界的很多問題,其實古人很早就已經有了預示。在《荷馬史詩》的《奧德賽》中,就能看到關于今天對科技倫理所帶來困擾的一些思考。所以重新把古典文明拉回到現(xiàn)代視野當中,可以給我們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鑒,應對今天世界的一些挑戰(zhàn)和問題。
鄭文泉表示,中國講求的“和而不同”,對現(xiàn)代社會具有啟發(fā)和借鑒意義。
鄭文泉:“和而不同”就是同理心,換位思考。因為有換位思考,所以“和而不同”很重要,我覺得應該發(fā)出這樣的聲音。從這個角度來說,古典文明同現(xiàn)代社會的關系也可以得到詮釋,并不因為它是幾千年以前一個時期文明的想法,就與現(xiàn)代的社會關聯(lián)不起來。
圖片由主辦方、受訪者提供
采編丨孫伶俐
主持丨葛鵬
制作丨楊曉蕾
簽審丨安然
監(jiān)制丨劉軼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