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傳統(tǒng)文化與宇宙理念的碰撞連接
中國西藏網訊 是“機緣”還是“巧合”?這是一場古老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數字文化激烈碰撞的展覽,古老的壇城內涌動著算法生成的數字粒子;這是一場富有想象力的展覽,“回”字型的長廊內是藏族先民和當代藝術家關于宇宙時空的對話。10月1日,西藏首個大型數字藝術展覽“MVM:無限宇宙”于拉薩市吉本崗藝術中心拉開帷幕,這是一場漢藏新媒體藝術家將西藏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藝術表現形式相融合,以一系列視覺設定和聽覺共創(chuàng)思索關于“生命頌歌”的數字展覽。
圖為西藏首個大型數字藝術展覽“MVM:無限宇宙”宣傳海報 攝影:王淑
展覽所處的吉本崗藝術中心前身為“吉崩崗拉康”,是西藏首座古建筑保護性改造而成的美術館。這是一座“宇宙模型”,更擁有“神圣空間”的歷史文本:19世紀,西藏地方政府依照藏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立體壇城結構建造,曾是拉薩古城地標,凝聚了西藏藝術、建筑、歷史精粹。在百年時間里,吉本崗靜穆地見證著拉薩古城驅逐英國入侵者、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等一系列重要的歷史變遷。如今在這座“完美壇城”內又加入了數字元素,讓參觀者超越百年時間軸線,靜心感受無限宇宙。
圖為本次展覽策展人及負責人合影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走進展覽,在“回”字的外廊,是藏族導演卡布用影像的方式紀錄下的4組藏族傳統(tǒng)說唱藝人的畫面和來自這片大地的古老聲音,置身其中與圖像共振,仿佛自由穿梭于平行的宇宙中。在四十八柱的內殿里,數據洪流的身影漸行漸近,是年輕的藝術家們通過數字技術構想的與世界共生的畫面,不少觀眾席地而坐冥想世界。在中心神殿,藝術家何翔宇以自己的四顆智齒和微小金塔打造出名為《智慧塔》的作品,在微小中見乾坤,引導人們從宇宙萬物再回歸自我本源。傳統(tǒng)與現代,靜像與涌動,說唱與音樂,無數看似不同的元素在這里融合化,碰撞出西藏文化藝術新的高度。
圖為在本次展覽外廊中正在播放的卡布導演的民間說唱影像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我相信一切事物都有它的規(guī)則和規(guī)矩。這個展覽從一開始就設想如何由外而內去感受無限宇宙所對應的有限性擴張。在外廊,我們選擇了卡布老師的影像作品,想要從歷史觀和非遺的角度,在呈現原著民生活的同時,讓參觀者對西藏精神性層面的內容有更深理解。在內圈是現代藝術家們的十組作品,通過時髦的數字科技來呈現,想要告訴大家不要因為所處地緣的不同而在文化設計上有差異,同時也是對當下宇宙中數據洪流和技術統(tǒng)治的理解。在中心神殿我們選擇了這樣一件小小的個人化作品和大家見面,將整個展覽回歸到人文,回歸到在有限生命的個體中如何進行有限和無限的辯證?!辈哒谷死钫袢A向記者介紹。“人被現代社會和科技壓抑的感知,也許在這個展覽中,能得到更好的延伸和體驗?!?/p>
圖為在本次展覽中所呈現的數字藝術與傳統(tǒng)建筑融合 攝影:趙振宇
“在傳統(tǒng)里,壇城代表著宇宙與生命的秩序和諧。而我們選擇在世界上海拔最高城市的拉薩釋放許久以來對于這個所處世界的觀察與思考;在拉薩現存唯一一座壇城結構建筑吉本崗藝術中心,呈現我們對于宇宙的理解與敬畏。人們所熟悉的物理世界中,空間總有上下內外,時間也有先后早晚。然而在更高的維度里,事物并非孤立局限于此時此地。大可以是小、果可以是因,下墜可以是上升?!摇词俏遥摇只癁闊o形的聲音,通過共振,自由貫穿于不同的宇宙之中。而其中每一個宇宙,又有千般變化。”作為聯合策展人,李嘉木進一步闡釋了“無限宇宙”的內涵。
圖為在本次展覽中所呈現的數字藝術與傳統(tǒng)建筑融合 攝影:王淑
作為以“鏡像”和“聲音的共振”為線索的展覽,音樂同樣是此次展覽的重要維度之一,聲音關系在這場展覽中無處不在,從卡布作品中的歌詠,到電子化的噪聲,再到神殿內部的寂靜與聲場設計,這是一個可以在每一處停下來傾聽的展覽。為了配合這次展覽和吉本崗特殊的壇城建筑,策展人們邀請了專業(yè)音樂人創(chuàng)作了本次展覽主旋律,并融合西藏本土的聲音,結合Dolby Atmos(杜比全景聲)空間音頻技術,完美地構建音樂的‘場域’和‘狀態(tài)’,將音樂轉化成語言,用聲音與空間對話。
“我用了1年的時間走遍了西藏所有縣,拍攝了500多位民間藝術家和普通人的說唱等民間藝術。在‘無限宇宙’這個展覽中,策展人們將這些聲音和畫面用更加整體、藝術的方式呈現給觀眾,讓它的鏈接能力更強,更有時代意義?!辈刈鍖а菘ú紝Ρ敬握褂[有著極高評價。
圖為在中心神殿內國內知名小號手正在演奏樂曲,現代音樂與古老建筑相互融合 攝影:趙振宇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藝術呈現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方式,在文化的融合與碰撞中,會有更多可能性的產生,這場‘無限宇宙’ 的展覽就是一次意想不到的收獲。在吉本崗藝術中心聯合創(chuàng)始人盛立宇博士看來,“‘吉崩崗拉康’不是一個‘白盒子’,而是具有深厚的歷史、哲學、信仰層面的意義,是每位策展人、藝術家都可以去回應的文本。這個空間借助技術的想象力,會呈現巨大的能量?!?/p>
文化的繼往開來脫離不了傳統(tǒng)文化的“根”,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富有想象力的藝術家的共同努力。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文化事業(yè),才能讓新時代文化之樹更加蓬勃生長。(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淑 趙振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新唐卡藝術里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
12月24日,西藏自治區(qū)唐卡藝術與文化協(xié)會召開的《新時代 新唐卡 新融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2021年度會員大會暨“一飛沖天——神十三”西藏新唐卡主題藝術展在西藏自治區(qū)拉薩拉開序幕。[詳細] -
圍觀!“梵韻丹青——娘本唐卡藝術展”來啦!
4月14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梵韻丹青——娘本唐卡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