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博物館數(shù)量增多 高原文化有歸處
日前,世界海拔最高的博物館阿里博物館開館,西藏的博物館群新增一名成員,當下的西藏博物館群既有綜合館,也有主題館,讓遍布在高原的大地文化有了歸處。
正值旅游旺季,西藏博物館成為眾多游客必“打卡”的景點,年輕人成為參觀主力軍。中新社記者與參觀的年輕人交流了解到,相比一些花費門票的景點,他們認為逛博物館更“實惠”,而且更具文化體驗感。
2022年7月,西藏博物館展陳文物。中新社記者 趙朗 攝
西藏博物館1999年開館,后又歷時5年建設,于2022年開放新館,館藏文物52萬件(套),包括考古出土文物、印章封誥、唐卡、古籍、造像、法器等十八類。以新面貌示人后,西藏博物館更以豐富活動體現(xiàn)了教育、娛樂等于一體的社會功能。比如,開展了“古籍修復”體驗活動、西藏傳統(tǒng)服飾展示活動、藏棋體驗、非遺文創(chuàng)集市。
2022年7月,一名學生在西藏博物館觸摸體驗仿真文物。中新社記者 趙朗 攝
近年來,西藏各市地級綜合性博物館相繼開館,如山南博物館、日喀則博物館。還有館藏文物量最多的地市級博物館昌都博物館,各類文物10000余件(套)。
在藏品中,考古成果為這些博物館增色不少。如卡若遺址出土的雙體陶罐已成為西藏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山南博物館展出了考古出土的希臘風格酒神銀盤及20枚薩珊銀幣,還有阿里博物館的黃金面具。
主題性博物館也是西藏博物館群的亮點。西藏牦牛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一座以牦牛和牦牛文化為專題的博物館。日喀則石刻藝術博物館展示了公元7世紀至19世紀西藏部分精美的石刻藝術。另外,還有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館、藏香博物館、西藏奪底錢幣博物館、西藏擦擦文化展覽館等。
2021年1月,西藏擦擦文化展覽館。中新社記者 趙朗 攝
作為“城市會客廳”,這些博物館讓人們以更便捷的方式了解西藏當?shù)貧v史文化、風土人情。
值得關注的是,逛博物館也成為西藏年輕人社交生活的一部分。旅居拉薩多年的何玲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她是博物館迷,尤其在拉薩生活多年,西藏博物館是她與朋友經?!按蚩ā钡牡胤?,每次參觀都有新發(fā)現(xiàn)。這些年,西藏很多地方博物館開館,讓人驚喜,希望有機會一一“打卡”。
在西藏,不光是博物館,一些藝術中心、畫廊、美術館陸續(xù)出現(xiàn),它們共同作為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部分,與高原城市一起慢慢成長,成為一張靚麗名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阿里地區(qū)迎來首個綜合性博物館
23日,西藏阿里博物館開館儀式在阿里地區(qū)首府噶爾縣獅泉河鎮(zhèn)舉行,這是阿里地區(qū)第一座綜合性博物館。[詳細] -
西藏博物館開展古籍修復體驗活動
古籍修復是文物保護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文物修復知識,體驗文物修復的樂趣,增強文物保護意識,近日,西藏博物館開展了“妙手煥書顏——古籍修復”體驗活動。 [詳細] -
西藏自治區(qū)文物局做好文物展示利用 拓寬渠道讓文物“活起來”
為拓展讓文物“活起來”的路徑,今年以來,西藏自治區(qū)文物局不斷加強各類文物的展示利用工作,陸續(xù)在區(qū)內外開展以歷史文物和紅色革命文物為主題的展覽展示,發(fā)揮了文物工作在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fā)展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詳細]
- 數(shù)據(jù)里看發(fā)展 各行業(yè)彰顯蓬勃活力
- 文旅部:開展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qū)建設工作
- 教育部等十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
- 教育部等十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 包含五大行動
- 1-7月份物流運行數(shù)據(jù)公布 物流運行延續(xù)平穩(wěn)恢復勢頭
- 山西舉辦首屆稀有劇種展演 31個稀有劇種66個劇團悉數(shù)登場
- 農業(yè)農村部部署臺風“蘇拉”和“??狈烙ぷ?/a>
- 臺風預警升級為黃色!“蘇拉”或于9月1日登陸閩南至粵東沿海
- 農業(yè)農村部部署臺風“蘇拉”和“海葵”防御工作
- 黑龍江踐行大食物觀守護糧食安全(走東北 看振興)